
|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
据统计,新版大典包括大类8个、中类79个、小类449个、细类(职业)1636个。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增加了法律事务及辅助人员等4个中类,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小类,碳汇计量评估师等155个职业(含2015年版大典颁布后发布的新职业)。
其中,乡村建设工匠这个“老行当”作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明确了其职业定义、具体任务、主要工种等。
据了解,乡村建设工匠主要是指“使用专业机具设备,进行农村房屋建筑、小型基础设施等工程建造人员”,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瓦工、混凝土工、木工、水暖工、电工等工种。一般由“带头工匠”临时组织小规模施工班组承接工程。这种灵活从业方式符合农村特点,但是也存在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施工作业不规范等问题。各地在乡村建设工匠培育和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北京、山西、吉林等地相继出台了相关管理政策文件,多地建立了工匠名录并利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杭州建立了“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农户建房可从系统工匠名录库中挑选工匠。一些地区还成立了乡村建设工匠协会,为工匠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此次乡村建设工匠纳入大典,标志着长期活跃在广袤农村的乡村建设从业人员有了正式的职业称谓,将有力促进乡村建设工匠队伍培育与规范管理。
详情请点击:
2025-02
202025-02
182025-02
172025-0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