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边缘创新挑战巨头的案例在商学院教材中有很多,拼多多似乎是个标准案例,用其创始人黄峥的话说,拼多多服务的就是“五环外”人群。随着疫情后全球经济下行,“五环内”人群也开始成为拼多多的用户。拼多多并不是最早发现“五环外”市场的电商公司。在这个挑战者角色出现之前,2014年,被挑战者阿里巴巴就启动了名为“千县万村”的渠道下沉计划,计划3至5年内投入100亿元,通过在县城和农村建立服务站,把数亿农村人口带到电商平台上。结果,在五环外市场收获成功的反而是后来者拼多多,而不是拥有先发优势的阿里巴巴。这种意料之外的结果令不少人困惑,阿里巴巴一度认为被反超是自己的大公司病造成的,因此在2023年3月采取了一个激进动作——将公司一拆为六,赋予每项子业务更多的独立权限,也要求它们独自面对市场压力。拼多多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如果还在世,他很可能会为他的“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BOP)生意理论再添加一个案例。这个理论认为,未来市场潜力的真正来源不是发达国家的富裕阶层,也不是新兴的中产消费者,而是“亿万热切的贫困人群”,因为按人数计算,全球每天生活在2美元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有40亿之多,约占全球人口的一半。“即便在美国,也有4500万人是没有存款的。”普拉哈拉德2005年5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时说。普拉哈拉德1941年出生于印度最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他收集的案例(其中不少来自印度当地)表明,通过把最穷的人群定位为潜在顾客,跨国公司不仅可以根除贫困,还可以在商业上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比如印度一家叫斋浦尔义足(Jaipur Foot)的公司把产品价格定为30美元——在发达国家,装一个假肢平均需要8000至1.2万美元,可是印度底层消费者能承受的价格只有30美元。普拉哈拉德发现,与传统生意以“成本+利润”确定价格的方式不同,BOP生意常常是倒过来的,它们先确定目标消费者可以承受的价格,再反过来倒推成本和利润的比例。斋浦尔义足就是如此,它通过使用便宜得多的本地材料和简化生产、服务程序,让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的残疾人获得了廉价但足够好的产品。现在,斋浦尔义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假肢供应商之一。拼多多没有像斋浦尔义足那样用倒转定价的方式做生意,但其策略中充满了“把资本主义倒过来”的做法。
2025-08
042025-08
042025-08
042025-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