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中有三家中国企业。中国手机企业总出货量达历史高点,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6%。过去,国产手机常被称为“组装厂”,如今凭借技术创新冲击高端市场。华为鸿蒙系统实现全面突破,其他厂商也基于开源系统进行“二次定制”。影像与续航是提升手机竞争力的关键,国产厂商在这两方面投入巨大。
中国智能手机开始占据全球出货量的半壁江山。
日前,调研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全球季度手机跟踪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分别是苹果、三星、小米、传音和vivo。随着中国手机产业整体崛起,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企业(小米、OPPO、vivo、荣耀、华为、联想、realme、传音等)的总出货量达到历史高点——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6%。
此前的1月20日,手机“国补”正式上线。有分析认为,国补政策有效刺激了消费需求,有助于手机厂商提前释放销量,进而改变全年手机销售曲线。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从山寨机到站稳脚跟再到获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中国手机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奋进之路。如果说,过去手机厂商的创新竞赛更多归功于产业链进步,那么如今,手机厂商开始在自研芯片、系统、影像、续航等领域进行更深层的技术探索,并投入了远大于以往的精力和财力。
例如,除了生成式AI、华为鸿蒙OS、华为自研麒麟芯片等,vivo也一直在“自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2019年至2023年,vivo共迭代了4款自研影像芯片;荣耀的青海湖电池通过石墨掺硅的方式,突破了手机电池容量瓶颈,再加上各大安卓厂商推出的折叠屏形态革新等等。过去数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凭借技术创新、精准的市场定位冲击高端市场,实现了强势崛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256249270
国产手机撕下“组装厂”标签
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国产手机厂商因核心技术缺失,常被外界冠以“组装厂”的名号。当行业发展陷入瓶颈,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愈发清晰且迫切,尤其体现在芯片与操作系统这两大关键领域。
其中,移动端操作系统长期由安卓和苹果二分天下,但HarmonyOS NEXT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状况。2024年10月中旬,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由于它不再兼容安卓应用,业内也称之为“纯血鸿蒙”,这是华为在操作系统自主研发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在此之前,华为面临着技术封锁、生态构建困难等诸多挑战。
“长期以来,操作系统主要都是由欧美主导,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了全面突破。可以说,我们在操作系统的研发,用10年的时间干了欧美同行30多年才做成的事,实现了终端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说。
对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来说,生态建设无疑是决定其能否生存并茁壮成长的关键因素。对于原生鸿蒙生态的最新进展,华为方面介绍,满足用户99.9%时长的常用应用已全部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金融、商务办公等18个垂直领域,已有超过15000个应用和元服务上架,同时,数千个政企办公应用也加速上线。份额方面,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华为鸿蒙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增长到4%;在中国市场,鸿蒙系统的份额则增至17%,跨过16%的生死线,并超越iOS。
与华为自主研发之路有所不同,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主要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它们基于已有的开源系统,如Linux等内核进行“二次定制”。例如,小米发布了澎湃OS,OPPO推出基于Android定制的操作系统ColorOS,vivo的OriginOS等。这些系统在继承开源系统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行了大量优化和创新。
例如,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打开20多个应用后,如果再开启更多应用,系统会回收应用(“杀后台”),如果再重新打开这个应用,该应用程序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重新启动,且回不到上次使用的界面,整个体验不连贯、不流畅。
对此,vivo的OriginOS曾推出“原地复活”来解决这个行业难题。“它可以缩短应用的启动准备时间,并且让一部分被系统关闭的应用恢复到用户最后一次使用的状态。这里面有两个大的工作要做,一是加大瞬时计算加载能力,二是记录应用被强制关闭前的现场细节和曾经的准备工作。”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周围此前说。
2024年10月,在“2024 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推出了新系统OriginOS 5,它在AI、流畅、续航、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其中,AI方面,OriginOS 5基于用户的日程事件、习惯等,可以主动提供更多AI服务建议,预判下一步需求,提供快捷服务直达。对于在新系统上的具体投入,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曾透露,OS的软件开发团队有3000多人,涵盖人工智能、底层算法改造等专业团队。
影像与续航仍是提升竞争力的焦点
系统之外,为了实现产品差异化,各大手机厂商也在努力寻求其他的路径。不过,对于一个发展成熟的品类,大步变革已经很难,人工智能(AI)虽被视作潜在的未来趋势,但其在手机上的应用进展缓慢,缺乏能够激发广泛需求的实际应用场景,使得这一技术的推动力尚未充分展现。眼下,从消费者决策来看,常规的影像赛道、电池续航等仍被视为改善、提升手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词。
其中,“拍照不错”几乎成了高端手机与中低端手机最关键的区别,也是中国厂商做出关键原创技术、建立技术壁垒的最佳机会之一。过去数年,智能手机摄像头经历了像素升级、多摄、光学防抖、大光圈、长焦镜头、光学变焦、潜望式、超级夜景、超级防抖、微距拍摄、质感人像等多种技术创新和场景。
以大光圈为例,通常情况下,拍摄人像、花卉、宠物时,一般使用大光圈、较浅景深,突出人物或静物;拍摄风景、建筑等,一般使用小光圈、较深景深,展示场景全景并突出层次感。传统相机搭载有较大体积的镜头,人们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调节光圈大小,或者更换不同的镜头。
然而,出于技术难度、空间限制等考虑,手机厂商更倾向于使用算法模拟景深效果,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处理后的照片看起来比较不真实。如果要获得像单反镜头一般的自然景深效果,就需要在手机上安装可变光圈,相当于让智能手机根据不同场景自动切换镜头、调节光圈。
华为的手机摄像头便设置了十档可变光圈,这需要解决硬件精度和控制问题。华为终端BG CTO李小龙曾在介绍主打影像的P60时表示:“我们采用了高精度部件设计与组装工艺,整体结构共23个精密部件,包含高精度的环形磁场微控马达、光圈叶片等,器件之间相互紧密协同,精度达到5μm(微米)。”
看似简单的手机拍照动作背后却是个系统工程,除了技术攻坚,还需要巨额真金白银的投入。“聚光镜片和棱镜必须紧密贴合,从而为模组带来更好的稳定性。华为斥资3亿元投入研发,历经3年,终将这一影像模组设计从图纸变成现实。”李小龙说。
事实上,国产手机厂商在影像领域的投入堪称大手笔。OPPO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2023年表示,OPPO影像团队总人数超过1000人,并且每年在影像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10亿元。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vivo则从2020年起与光学大厂蔡司开启全球战略合作,双方围绕手机镜头的镜片材质、光学设计、镀膜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研究,并且自研了影像芯片,先后推出V1、V1+、V2、V3四款芯片。同时,vivo在全球打造了7大影像研发中心,建立起一支超1000人的研发团队,并已在影像领域投入超过200亿元。在胡柏山看来,手机影像的天花板非常高,最终目标是取代绝大部分的单反场景。
虽然国产厂商距离苹果还有差距,但从创新角度来说仍颇有亮点。在国产手机厂商崛起的路程中,解决续航问题也是关键的突破口。早期,手机厂商主要在充电速度上进行探索和创新。那句经典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广告语,曾一度成为重要卖点,随着快充技术不断迭代,充电功率也从几瓦跃进到百瓦。例如,Realme发布的240W秒充技术,带来“充电30秒,通话2小时”的使用体验;红米Redmi手机也发布了300W秒充,在该充电模式下,4100mAh电池仅需5分钟即可完全充满,大大缩短了用户的充电时间。
还有一些厂商提出了另一种解题方式——通过电池材料升级解决问题。比如荣耀的青海湖电池技术,通过石墨掺硅的方式,大幅突破了旗舰手机的电池容量瓶颈。去年底,一加手机官宣推出全新一代冰川电池,该电池定位为高性能手机电池,采用最新一代“仿生球形硅碳”材料,含硅量达10%,能量密度达859Wh/L。据了解,新一代冰川电池不仅拥有6400mAh的大容量,还实现了更小的体积和更长的续航时间。vivo X200搭载的第三代硅负极蓝海电池容量为5800mAh,结合半固态电池技术,即使在-20℃的低温环境下,也能比普通手机多续航6小时。这些技术进步可能会使得iPhone在续航能力上的劣势更加凸显。
在科技圈最“卷”的智能手机行业,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维度涵盖了从硬件比拼到软件优化,从设计创新到用户体验等,而这些都是走向中高端的关键路径。
苹果在中国市场遭遇连续三年下滑
随着国产头部手机厂商在影像、技术方面的持续探索,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格局悄然变化。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17.4%,出货量同比下滑9.6%。纵观2024年全年,苹果排名国内第三位,但出货量连续三年下滑。
按照惯例,iPhone新机通常在每年第三季度发布,因此苹果的营收季节性特征明显,一般每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为销售旺季。然而,苹果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接近10%,实际销售同比下降幅度超过15%。
此前不久,“iPhone销量大跌,苹果为何不香了?”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扭转销量下滑的颓势,2024年苹果开启降价促销,并在2025年初继续这一策略。1月初,苹果中国官网公布的新年促销活动中,手机产品最高优惠500元,其他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随后,天猫平台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iPhone 16全系列最高优惠达到1000元。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将苹果销量下滑的原因归结为:产品力提升有限,竞争压力增大。“今年开始,苹果首先调整了渠道提货价,同时终端零售价格也继续下调,希望改善销售情况。目前看,随着优惠幅度的增加,对苹果的市场表现提升有一定效果。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苹果的市场需求下降很大,而是现在苹果的产品力不足以撑起较高的价格。”
当前,国产手机挑战苹果、三星已不再是一句口号。2024年12月30日,胡柏山表示:“在4000元以上市场,苹果存量用户占了60%左右,在6000元+价位段,苹果的用户就更多。因此,要在高端市场取得突破,最大的用户来源是苹果。过去,国产产品的体验和苹果的差距比较大,但通过过去两三年的努力,如今中国品牌在影像、系统、游戏性能这几个核心赛道(与苹果)差距已经很小,甚至在影像上面已经开始领先,有了足够底气跟苹果和三星去抗衡。”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低调的vivo罕见正面“刚”苹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08216608
胡柏山认为,接下来很难会再出现大规模换机潮,但高端市场是难得的增量市场。“之前的换机潮主要由小存储和网络制程变化驱动,如2011—2014年功能机转智能机时期,手机存储小;2015—2017年因3G转4G网络导致大量换机。如今,手机基本使用体验良好,大部分手机配置较高,用户换机驱动力不强,不过,高端机市场因年轻用户需求增长,其占比和容量不断提升。”
具体到挑战苹果的操作路径上,胡柏山思路清晰。他把使用场景分为三类,第一类即生产力工具,如游戏直播、网红直播等,这类人群看重苹果手机的稳定性,将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确保生产过程不出问题;第二类为生态链,使用多个苹果产品;第三类为单手机使用,尤其是使用苹果标准版机型的用户。
“对第一类使用场景,加强显示、芯片等方面的体验,吸引一些游戏博主使用iQOO系列产品进行直播;对生态链,可以凭借vivo的长板,即影像、游戏性能等先成为他们的第二部手机,同时通过软件方式,实现vivo和苹果手机之间数据的打通;单手机使用场景则是vivo争取的重点,把用户看重的地方做好。在内部技术赛道上,vivo不断学习苹果做得好的地方,未来几年,相信我们在高价位市场上的份额也会越来越高。”胡柏山说。
4000元以上的价位段,是业界厂商集中冲刺的高端“黄金市场”。不过,该价位段也是最不容易渗透的区间,因为这要求手机品牌拥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撑其产品的价格。
而持续增强研发投入,正被各家国产厂商强调。荣耀在研发上的投入强度逐年增加,2023年研发投入占到了收入的11.5%;vivo则持续在设计、影像、系统、性能这4条长赛道上发力,其公司内部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长期赛道的研发投入不设上限;“2024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2024年研发投入预计240亿元,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
不过,在高端市场,国产手机要成为另一个华为,并挑战苹果和三星,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IDC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苹果在800美元以上市场份额依然达60%。
2025-02
062025-02
062025-02
062025-0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