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年重磅消息不停。果然,蛇这个物种,在蛇年还是尽职尽责,主打一个善变和出其不意。一方面,看似眼花缭乱的信息,背后依旧是智能化、电动化的这场仗,且主战场中国市场的地位凸显。另一方面,2025智能驾驶卷什么、怎么卷?智驾要的是脱颖而出,是性价比,是科技平权。于企业而言,是牌桌上的筹码。第三,格局和竞争。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智能驾驶将成为电动化时代下半场的竞争核心。正如火爆的DeepSeek中文名称“深度求索”,中国汽车开局同样在“深度求索”。2月9日,东风汽车集团与长安汽车的控股股东同时公告了正在筹划重组的事项。东风股份在公告中称,东风股份于2月9日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通知,东风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可能导致东风股份的间接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相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并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东风科技公告称,东风科技于2月9日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东风集团通知,东风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可能导致东风科技的间接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并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近年来,国资委多次强调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支持国企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强强联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此外,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曾在2024年“部长通道”上点名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央企,指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滞后于特斯拉、比亚迪,并提出单独考核机制以推动改革。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加速发展,传统汽车国企面临外资股比开放后的竞争压力。通过重组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资,成为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利好方面,重组可能加速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提升国有车企的市场份额和全球竞争力,尤其在出口领域。风险方面,若整合不当,可能因管理冗余、品牌定位冲突导致效率下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若东风与长安的联合得以实现,将形成一个年销量超过560万辆、营收接近8000亿元的庞大实体,跻身全球前五。就在春节后第一天上班,丰田正式官宣:决定在上海市金山区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按照规划,丰田计划在上海独资设立纯电动汽车及电池公司,研发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7年投产。紧随其后,长安2月9号要开发布会,比亚迪2月10日发布会,聚焦“智驾平权”,看起来,智驾要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始普及了 。与之相伴,是资本市场的狂欢。2月6日,比亚迪A股以311.08元强势涨停,市值突破9050亿元,创历史新高。有消息称,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重点是计划将其普及至全系车型,甚至覆盖海鸥、秦PLUS DM-i等入门级市场。雷克萨斯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华独资建厂的汽车品牌。在汽势Auto-First看来,雷克萨斯的国产,不仅是丰田在华市场的重要转变,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本质上,不仅意味着这一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深度扎根,更是中国市场的变化速度和带来的冲击,让这一豪华品牌和母公司丰田战略调整的根本原因。事实上,雷克萨斯国产的迹象,在丰田任命首位华人总经理李晖时便已确定,这一举动打破日籍高管主导的传统,标志着决策权向中国市场下沉。DeepSeek给出的解读是:“尽管雷克萨斯国产化面临品牌溢价削弱、智能化短板等挑战,但其选择与中国产业链深度绑定,体现了对中国市场和技术实力的认可。这一决策不仅是雷克萨斯的自我革新,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到“引领”的缩影,预示着全球汽车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未来,雷克萨斯能否在2027年投产时以技术突破重塑豪华电动车市场,值得持续关注。”第一,传统合资车企(如英菲尼迪、讴歌)在华日渐式微,而独资模式(特斯拉、雷克萨斯)成为外资主流选择。这一趋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制造中心”升级为“创新中心”,并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第二,雷克萨斯国产标志着跨国车企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借力中国”。中国在电池、智能化等领域的技术领先(如全固态电池研发),使其成为全球新能源创新的核心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第三,雷克萨斯国产项目不仅是本地化生产,更计划将上海工厂作为全球技术枢纽。例如,其与常熟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协同,未来可能向海外输出基于中国产业链的技术方案,形成“中国研发,全球应用”的模式。当然,你也可以延伸到上海这座城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更高期待。有分析师认为,哪怕是排除长三角豪华车消费能力外,丰田集团似乎也有意在中国市场平衡各合作伙伴的业务布局,如南方广州有广汽丰田,北方有一汽丰田,作为布局分配,将雷克萨斯落户上海相对合适。对于国内销量第一的比亚迪,的确到了智驾出成绩的一个临界点。如果说上半场比亚迪抢到先手,是因为自己先行一步和多年的趋势判断和长期主义坚守,今天的比亚迪,补上智驾这一课已是刻不容缓。目前,比亚迪10号智驾战略会,盲猜可能的看点,一是中低档车型,通过规模化推广智能驾驶系统,让NOA功能普及至10-15万级的主流市场车型, 包括秦L上智驾,也就是10万级上车智驾。二是高端车型,目前借助华为、Momenta等方案,目前豹8用的是华为的智驾系统,但此次战略会预计将发布面向高端的自研技术。可以说,智驾平权,将价格打下来,类似于去年上半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五代DM技术,并且搭载到了10万级中型车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上,势必引发行业波动。有消息称,10日的发布后比亚迪将宣布全面实施智能驾驶战略,并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进行智能驾驶研发,旗下几乎所有车型都可实现智能驾驶,包括在售价10万至15万元人民币的车型上搭载智驾系统,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体验智能驾驶。当国内第一,全球第六的车企,开始智驾平权的时候,车市智能驾驶竞赛的一场好戏才刚刚开始。首战即决战。走到今天,合并重组,电动化和智能化已是缺一不可,且不可有弱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025-05
022025-05
022025-05
022025-0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