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马斯克,成了全世界最危险的人
2025-02-23

|

1523
2025年以来,埃隆·马斯克动作频频,以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话事人的身份掀起了一场场风暴,宣称此前遭到两次暗杀,自己已经立好遗嘱。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全球销量却遭遇滑铁卢,欧洲、中国,甚至美国本土的销量都大幅下滑,跌跌不休。


也因此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一边是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快速上升,另一边是特斯拉市场表现的明显回落。这一左一右的对照,不禁让人对马斯克的商业与政治双线布局是否明智,产生诸多质疑。今天K哥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01
特朗普“头马”,全世界最危险的人

1、从“强力竞选伙伴”到“政府效率部部长”

马斯克之所以亲近政治和特朗普结盟,流传多种说法,包括他的大儿子因美国社会混乱的性别教育,改变了性别,促使马斯克发誓要扭转美国现状,最终与相对“保守”的特朗普站在了同一阵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马斯克在特朗普的竞选过程中,利用自己在科技界和商业界的影响力,出人出力出钱,成为特朗普最重要的“强力竞选伙伴”,为特朗普赢得大选立下汗马功劳,却是不争的事实。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也懂得投桃报李,为马斯克量身定制了一个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削减开支”为使命的全新机构“政府效率部”,并任命他为该机构的负责人。虽然从本质上看,政府效率部只是特朗普成立的一个外部咨询机构,并不算一个正式的政府部门,马斯克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在编”的政府官员,不领政府一分钱薪水,但他身后站着特朗普,随时可以申请各种“尚方宝剑”,已经足够他随意挥洒,大杀四方了。

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马斯克之所以甘愿“带资入职”,也并非完全出于理想主义,至少客观上为他的商业发展带来了各种肉眼可见的便利和好处。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以前马斯克曾多次抱怨SpaceX与NASA开展业务合作,受到很多限制,走审批流程也很繁琐。但现在,他的好兄弟贾里德·艾萨克曼直接被特朗普任命为NASA新局长,有了这层关系,以后SpaceX很多业务的开展想必会丝滑很多。

另一个能给SpaceX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部门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也在马斯克走马上任后,以“发生数起民航事故,需对交通管制系统安全升级”为由,被马斯克“接管”过一阵子。但凡FAA领导层里有明白人,以后想再对SpaceX的各种环评、审批卡脖子,都要好好掂量掂量。

无疑,这些都是马斯克的从政红利。不论他主观本意为何,客观上其新政治身份,确实为他的商业帝国带来了各种巨大好处,扫清了很多以前难以克服的障碍。但是,由于政绩太过显著,直接导致7万人员下岗,不少人扬言要他付出代价,马斯克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02
特斯拉,销量大溃败

当然,即使现在的马斯克拥有更多有形和无形的权力,但对他来说,发生的也不全都是好事。比如,特斯拉销量断崖式下滑,就挺让他糟心。

1、全球两大市场,惨遭滑铁卢

曾经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一骑绝尘的特斯拉,如今流年不利,困境重重。欧洲市场上,法国暴跌63%,西班牙跌了75%,北欧三国集体下挫,甚至连设有欧洲唯一特斯拉工厂的德国,销售也是下滑严重,2025 年 1 月,德国仅仅注册了 1277 辆特斯拉新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59%。就算大洋彼岸的美国,特斯拉的大本营加州的销量,也大跌 12%,市场一片惨淡。

特斯拉大幅下滑的业绩,仅仅是因为“大环境”造成的吗?并不尽然。以加州市场为例,2024年在特斯拉加州销量大幅下滑的同时,其他品牌的电动车的注册量却增长了1.4%,这说明特斯拉之所以在全球两大主要市场都惨遭“滑铁卢”,是有其深层的自身原因的。

2、特斯拉“第二增长曲线”失效

当初被市场“惊为天人”的特斯拉怎么就不香了呢?看看特斯拉旗下车型的“荒废”就能明白一二了。

Model Y 已经 5 年没推出新款,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长时间不迭代产品无异于“自绝”于消费者;推出逾10年的高端车型Model S轿车和Model X跨界车,也同样缺乏款式更新,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被寄于厚望的Cybertruck上市前,马斯克曾充满信心地表示,每年将生产25万辆,但现在考虑市场因素,真正产能只有不到5万辆。环顾整个特斯拉,目前能打的只有 Model 3,但仅凭一款车型,根本无法为其带来显著的销量增长,更难以支撑整个企业的发展。

更要命的是,特斯拉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未能奏效。特斯拉在自动驾驶(FSD)、无人出租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投入巨大,但都属于长期投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回报,短期内收益有限,很难改变特斯拉的销售困境。而在这期间,企业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维持高成本研发,不仅不能起到改善企业经营基本面的作用,反而给特斯拉的资金链带来了巨大压力。

03
最懂流量的科技狂人

马斯克不仅是科技狂人、世界首富,还是拥有全球2亿多粉丝的超级大网红,其个人 IP 也早已与特斯拉、SpaceX 等旗下公司深度绑定。

1、品牌深度绑定,是福还是祸

马斯克凭借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创新精神,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投资者的关注。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媒体和公众的热议,为企业和产品带来诸多好处。比如,特斯拉就几乎不用做广告,马斯克随便发条推文,所带来的关注和流量,足以胜过世界上最顶尖的广告公司,轻轻松松就能为特斯拉省下N个亿的推广费。他的这一优势,曾让周鸿祎羡慕不已,也让老周下定决心像他一样,潜心经营自媒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马斯克的这种自带流量体质,也是一把双刃剑,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拿到放大镜下检视。偏偏马斯克又对做“意见领袖”非常上头,什么话都敢说,这无疑会给与他个人IP深度绑定的企业品牌,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

2、马斯克终将为“口无遮拦”买单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发表一些涉及政治的言论,并频繁批判欧洲领导人,引发欧洲消费者的反感,甚至对马斯克旗下产品进行抵制。瑞典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Novus的数据显示,仅11%受访者喜欢特斯拉品牌。而英国电动汽车新闻网站Electrifying.com的调查则显示,有60%英国购车者因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和声誉,而拒绝购买特斯拉。

除了敢冒犯终端消费者,对一些大企业金主马斯克也是一点不惯着。其中一个经典名场面就是在2023年的纽约时报DealBook峰会上,当着现场观众和众多媒体的面,硬刚那些包括迪斯尼、苹果、IBM在内的X平台(原推特)广告金主。放言“如果有人想用广告要挟我,用金钱要挟我?给我滚蛋!”并直接点名就坐在台下的迪斯尼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嘿,鲍勃,如果你在观众席上,这就是我的感受,你爱做不做。”结果呢,致使X平台当季的广告费收入,损失了7500万美元之巨。

作为世界首富的马斯克,过足了任性的瘾,但他的企业却要为他的口无遮拦买单,无论是特拉斯还是X平台,都难以例外。这应该是它们拥有“霸道总裁”所难以摆脱的宿命吧。为此不少网友操碎了心,呼吁马斯克“少上上网,多管管厂”,但他能做到吗,做到了还是马斯克吗?

04
马斯克模式,还能走多远?

1、马斯克模式的本质

毫不夸张地说,马斯克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创业者,难以复制;但他的创业模式,却值得很多创业者参考、学习。经过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马斯克模式的本质可以简单总结为:开放技术+持续创新+长期战略。

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公开技术方案,培育新能源产业生态。这种开放的策略不仅促进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为特斯拉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而后,特斯拉又不断投入研发,确保技术领先性,无论是在电池技术还是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特斯拉都处于行业前沿。同时,马斯克又敢于牺牲部分短期利益,通过大规模生产和销售,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马斯克的这套做法无疑是有效的,最近雷军在接受采访时就诚恳地表示“特斯拉对全球电动车行业,都起了启蒙推进作用,现在仍是行业标杆”。

2、马斯克模式的弊端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马斯克模式”也存在不少弊端。比如,马斯克旗下的很多业务板块都处于亏损状态:Neuralink去年烧钱超10亿美元,X平台估值缩水70%,特斯拉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超50%。这也导致这些企业的资金链极为脆弱,高度依赖融资和资本市场预期。一旦资本市场对马斯克失去信心,减少融资或提高融资成本,企业的资金链就可能快速断裂。

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说过:“在液态现代性中,可见性取代了稳定性,成为生存的第一法则。”马斯克在媒体和自媒体上一直保持高调,不断换明星女友,炒狗狗币,宣称“移民火星”等等,不排除在这背后也存在某些商业考量。马斯克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自己和企业的曝光度,吸引用户和投资者的关注,也不过是遵从新时代下的生存法则。

林肯有句名言:“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马斯克与林肯不同,他走得很急,习惯多线作战,却也很少想过后退,但真正卓越的企业家必须学会在创造与毁灭、激进与克制之间找到平衡,希望这个天才和他的企业,能走得更远,创造更多人类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