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亮起时,人们发现这场年度汽车盛宴的嘉宾名单正经历着微妙洗牌。
经营状况亮起红灯的极越、哪吒、高合,已然走下了牌桌;韩系车企现代、起亚、捷尼赛思,法系车企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以及捷豹路虎、法拉利、玛莎拉蒂等,也都不见踪影。
当然,车展上也有不少新面孔,比如麦格纳(全球第三大汽车部件供应商)、乐道、萤火虫等。这些新品牌的加入,为车展增添了不少新鲜感。
图源:微博@乐道汽车
但要说最让人意外的,还是雷军和小米YU7的缺席。
去年的北京车展和广州车展,雷军所到之处,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媒体和观众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他身上,新车、车模已然成了陪衬。
然而这次上海车展,小米YU7并未亮相,雷军也不见踪影,只留下展台上疯抢的棒球帽和矿泉水。
对于小米YU7的缺席,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表示“别着急,该来的会以最好的状态来”。
关于雷军缺席的原因,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王化在采访中回应:“雷总很想来,但是他的时间有其他规划,有冲突。”此外,王化还辟谣了小米第一款SUV小米YU7推迟上市的传闻。
弥补缺席的热度
当车展媒体日变成“没有雷军的48小时”,所有人都嗅到了不寻常。
作为过去一年新能源圈的顶流,雷军和小米YU7双双缺席,让不少人猜测,这背后是否与小米近期深陷的舆论风波有关。
在这个敏感时期,小米或许不想过于高调,以免引发更多的关注和质疑。
也有人猜测,小米YU7可能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或质量隐患,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优化和完善,所以才选择缺席这次车展。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如今这两大顶流的缺席,让小米展台的热度似乎也少了几分。
不过,小米显然也不想就这样在车展上“默默无闻”。车展期间,小米展台每天送出5000顶定制棒球帽。
雷军亲自在微博上发文,表示到访小米展位的朋友,可以免费领取棒球帽和车展限定矿泉水。
图源:微博@雷军
这一招效果显著,小米展台前人山人海,队伍排得老长,甚至一度需要限流。每天5000顶帽子,往往不到1小时就被一抢而光。
有人调侃,这哪是来看车展的,分明是来抢帽子的。
这顶售价129元的闪电黄经典棒球帽,此前与不锈钢直饮杯一起,在小米汽车App上与小米SU7 Ultra同步发售。
如今,小米每天送出价值64.5万元的棒球帽,这对财大气粗的小米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效果却立竿见影。
通过送棒球帽,小米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让小米展台成为了车展上的热门打卡点。另外,还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领到的棒球帽,相当于为小米做了一波免费的自来水宣传。
小米用“送棒球帽”来引流,这钱花得很值当。同时,也体现了小米的营销智慧和应变能力。
这不仅弥补了雷军和YU7缺席带来的热度损失,还让小米在车展上刷足了存在感,可谓是一举两得。不得不说,小米在营销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在上海车展的舞台上,雷军的缺席无疑留下了一片流量的空白区。
但此次缺席,也意外地成为其他车企老总们施展拳脚的契机,一场没有雷军参与,却围绕着“流量争夺”展开的暗战悄然打响。
首先,华为鸿蒙智行开启了“直播天团”模式。
余承东作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拉着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一同组局“鸿蒙会客厅”,这一组合堪称汽车界的“豪华天团”。
直播过程中,不仅有车企老总们对自家车型的详细解读,还邀请了黄渤、马东等明星大咖前来站台,将车展现场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车企老总带货直播间”。
余承东现场激情喊话“尚界必大爆”,对尚界车型充满信心,而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贾健旭更是与余承东上演“二次拥抱”,这一画面被镜头捕捉,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坐实了双方合作的诚意,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关注目光,让鸿蒙智行旗下的车型成为车展热议焦点。
图源:微博
而蔚来展台这边,首次率领三大品牌(NIO、乐道、萤火虫)同台亮相,一口气摆出11款车,还掏出一堆“黑科技”,直接把智能汽车赛道卷出新高度。
李斌更是抛出了“新三大件”宣言,宣称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底盘才是智能汽车的“新三大件”,把蔚来展台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技术课堂。
现场展示的天行全主动悬架、线控转向系统等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连宝马高管都组队前来围观ET9的天行底盘。
小鹏汽车也不甘示弱,举办了以“AI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发布会,重磅推出小鹏P7+超长续航Max旗舰版,还开启了2025款小鹏X9的全球交付。
图源:小鹏汽车
展台现场,小鹏汽车全面展示了从量产应用到前瞻技术的布局,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与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同台亮相,科技感直接拉满。
长城汽车的魏建军则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亲民路线,他直接系上围裙,在展台煮起了咖啡。“军哥请你喝咖啡”的标语十分醒目,让人感觉格外亲切,原本硬核的汽车品牌瞬间有了“邻家大哥”的烟火气。
图源:微博@长城汽车
魏建军亲自为观众递上一杯杯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咖啡,与大家亲切交流互动,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在品尝咖啡的同时,也对长城汽车多了一份好感。
从“零接管”到“安全第一”
在过去,智能驾驶领域仿佛陷入了一场“浮夸营销竞赛”,车企们纷纷打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口号,“全场景智驾”“零接管”等词汇充斥着市场,给消费者描绘出一幅幅自动驾驶的美好蓝图。
然而,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这股浮夸之风悄然退去,“辅助”二字成为了智能驾驶宣传的标配。
东风岚图在发布会中反复强调“智能驾驶是辅助,安全边界不能破”,大众ADAS系统也在强调“AI学中国路况,但司机别撒手”。
图源:微博@岚图汽车
就连地平线的余凯也发表了理性的观点,他认为应该先把L2城区辅助做好,而不是急于追求跳级到L3。
这种观点反映出行业内对智能驾驶发展的一种务实态度,不再盲目追求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而是更加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安全性。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工信部提前发出的明确信号。
4月16日,工信部强调,对于智能驾驶的虚假宣传将进行严厉打击,这使得车企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宣传策略。
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华为的“乾崑ADS”也迅速从“智能驾驶”改名为“智能辅助驾驶”。
图源:工信部官网
在华为的宣传活动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CEO靳玉志在演讲时口误说出“智能驾驶”后,都立刻意识到错误并进行纠正,可见车企对监管红线的敬畏。
这种从“夸大其词”到“谨慎表述”的转变,不仅仅是宣传话术的改变,更是整个行业在监管引导下,回归理性、注重安全的体现,标志着智能驾驶宣传从“虚幻的承诺”走向“真实的功能呈现”。
车企们的宣传物料也在一夜之间紧急改版。
曾经那些充满科幻感,强调车辆能够实现“零接管”“全自动”行驶的PPT被紧急撤下,取而代之的是详细的系统功能边界说明以及“驾驶员全程需保持注意力”“系统功能有明确边界”等安全提示。
在上海车展的各个展台,也能明显得感受到用户认知的巨大转变。
某展台的调研数据显示,高达80%的观众不再像以往那样,急切地追问“能不能完全自动驾驶”,而是将关注点聚焦在实际且关键的问题上,比如“紧急情况下系统能不能刹住”“暴雨天识别率有多少”。
这种转变体现出用户在选择车辆时,不再仅仅被华丽的技术名词所吸引,而是更加注重智能驾驶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也对车企形成了强大的倒逼压力。以往靠“画饼”式的宣传已经无法吸引消费者,必须回归产品本身,向消费者“交底”,展示智能驾驶系统的真实能力和边界。
淘汰赛加速
当小米用棒球帽完成“流量闭环”,当蔚来用新三大件理论重新定义智能汽车,当智驾从“黑科技”变成“基础款”,这场车展已然预示了新能源赛道的终局逻辑。活下去的秘诀,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技术+生态+效率+销量”的多位一体。
当流量退潮,能活下来的不仅要懂得如何将产品卖出去,更要懂供应链。
毕竟在新能源汽车的牌桌上,手握产能和现金流的玩家,才有资格笑到最后。
至于棒球帽和矿泉水?
那不过是牌局间隙的瓜子花生,吃得开心就好,但始终不是正餐。
2025-04
262025-04
262025-04
262025-0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