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低空经济创新中心!
2025-08-29

|

576
近期,国内低空经济领域迎来重要里程碑 —— 首个低空经济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成都天府新区,并已按要求完成登记注册。

这一创新中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与此同时,由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继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 Seeram 教授,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机构的 20 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也宣告成立,为我国低空经济行业智库建设注入新力量。

一、成都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与发展规划

成都天府新区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理事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低空经济本质上是城市空中交通经济,当前正处于 “十五五” 规划的关键时期,深入理解低空经济的底层逻辑关系和发展规律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他强调,低空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顶层设计、行业标准以及成熟发展模式等方面仍需深入探索。在缺乏这些基础的情况下,需要对低空经济的特点、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加快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他特别提到,现阶段并非急于验证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最佳时机。由于空中和地面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等飞行保障服务尚未完善,过早开展示范应用可能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他建议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梳理出适合本地的低空经济发展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随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各类应用场景。

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将围绕多个关键领域开展工作:

产业研究与规划协助:深入开展低空经济产业研究,助力各级地方政府进行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为地方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起草:牵头起草低空交通 “一张网” 等基础设施行业标准,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科普与交流:牵头举办低空经济行业会议展览等活动,普及低空经济知识,提升社会对该领域的认知度,同时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
技术攻关:组织相关企业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资源引进:协助各级地方政府引进先进技术、专业人才及优质项目,促进地方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知识培训:开展低空经济专业知识培训、讲座等,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产业基金组建:牵头组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产业的商业化发展。

二、低空经济的定义、特点与市场前景

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指的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通过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产业构成涵盖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广泛渗透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涉及农林作业、旅游、搜救等多个领域。常见的航空器如直升机、无人机、热气球等,都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其中无人机的制造与应用在低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显著特点。在生产生活方面,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旅游等新场景不仅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品质,还能拓展交通边界,重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公共应用领域,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警务安防、海关缉私、政务飞行、交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 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5 万亿元,到 2035 年更可突破 3.5 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三、我国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与发展历程

低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2010 年 4 月 17 日,《安阳日报》首次提及 “低空经济” 一词,此后该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2021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明确了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2024 年 8 月 18 日,连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开通,这是我国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为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拓展提供了实践范例。

四、各地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在地方层面,多个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自身特点,在低空经济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作为国内较早布局低空经济的省份,今年广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低空无人感知产业体系。2024 年 2 月 1 日,《深圳经济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关于低空经济的地方专项法规,为深圳乃至广东的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浙江宁波:作为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和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宁波出台了《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通过完善低空空域管理体系,打造低空安全走廊,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贵州:2025 年 1 月 15 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和省邮政管理局联合主办了 “智创未来迎‘丰’起飞”—— 贵州省首条 “低空 + 物流” 无人机药物配送应用场景航线首飞仪式。这一举措标志着贵州在低空物流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解决偏远地区物流配送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五、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指出,当前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 30%,且尚未形成连片网络。此外,国内通航机场数量较少,地区分布不均衡,多数机场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同时,行业内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低空经济的大规模商业化发展。

为应对这些挑战,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需共同努力。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低空空域管理政策,加大对通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竞争力。科研机构则应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信息及数据来源:《证券日报》、中国民航局、各地方政府公开文件及相关媒体报道。

资料来源北京智翔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整理。智翔航空:无人机飞手培训、无人机销售、民航施工资质办理、航空商务服务、航空运营支持服务 电话:1861025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