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北京户口或将大幅放宽
2025-09-14

|

1116

68c628900904b.jpg

9月11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对外发布。

北京城市副中心、浙江杭甬温、福建福厦泉、湖南长株潭、成都、重庆等等地区成功入选,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根据相关规划,试点任务预计2027年完成,然后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要素市场化配置”,这个听起来有点拗口的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要素”,顾名思义就是“生产要素”。那什么是生产要素呢?

“生产资料”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它就是社会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比如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等。

而生产要素,除了物的要素之外,还有人的要素,比如劳动力。

随着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新业态的崛起,生产要素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要素市场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数据、空天、深海,也正在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而不同的企业,需要的生产要素并不相同。

郑州富士康,需要的是大量低学历的流水线工人;北京海淀的985高校、科研院所,需要的是大量高学历的知识分子;

杭州的Deepseek,最需要的是算力和数据;大唐集团旗下的火电厂,最需要的是煤炭;而西北地区的光电厂,最需要的则是大量光伏板和土地面积......

如何使这些生产要素和企业做到精准且高效的匹配,向来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在1992年之前,中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的时代,一切物资均由国家掌控和分配。企业需要什么,需要先打申请,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到对应的部门采购。如此以来,精准是达到了,但却丝毫没有效率可言。

1978年改开启动,中国经济开始逐渐向市场化过渡,“双轨制”也成为了那个时期最鲜明的特征。直到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才彻底走向瓦解。

靠市场机制去分配,效率是上来了,但是市场常有失灵的风险,所以在一些关键领域,我们还是挺重视国家宏观调控的。

比如2016年房地产市场失控,全国房价暴涨,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普通老百姓购房困难。

2017年,国家出手干预:限购、限价、限售、限贷、限商、限离...各种限制政策加码出台,也难怪会有人调侃,房地产的计划经济回来了

但这些都只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罢了。你看这两年,市场重归平静,这些限制政策又统统取消了。

2000年,一线城市开始进入快速扩张期,大量人口如潮水般涌入,ZF财政及社会公共服务不堪其重。于是,大约2002年之后,北上广深都相继收紧了落户要求。

然而,自由市场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求人力、资本、技术等诸多要素,是可以完全自由流动的。人为设置诸多障碍,显然不符合市场化的要求。同时,各要素如果不能在各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全国统一大市场也就无从谈起。

这次,国家出台改革方案,就是为了使各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保障不同经营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作为一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人,一切皆是空谈。

然而,在2017年之前,户籍、教育、医疗等诸多壁垒,阻碍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

2017年,以武汉、西安为首的二线城市,逐渐打破户籍壁垒,开始下场抢人。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这场抢人大战蔓延到了全国大多数城市。

去年,GWY发文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特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随后,广州、深圳大幅放宽入户条件,基本等同于彻底放开。

今年5月底,上海临港考虑重启买房送户口,尘封了整整22年的“蓝印户口”或将很快重现江湖。

现在,全国范围内还在严格卡落户的,只剩北京一城了。

除了打破户籍壁垒外,医疗、教育的壁垒,最近几年也在加快破除。

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参保信息实现互联互通;2022年,医保实现跨省结算。另外,全面放开参保户籍限制。

2023年,上海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缴纳五险的户籍限制,今年5月又放开了缴纳公积金的户籍限制。至此,全国范围内,还在卡灵活就业人员户籍限制的,只剩北京一城了。

而今年7月,两办发表《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北京,或许很快就会有行动了。

关于教育,之前是严格和户籍以及学区房绑定。近几年,国家在逐步探索常住人口子女入学新举措,租房也可入学。另外,今年有些城市开始探索凭“父母社保”入学。

入学,逐渐与户口和房子脱钩。

不管你承认与否,全国范围内要素自由流动的时代就要来临了。2027年10个地区试点完成后,势必要在全国推广。

破除户籍壁垒,势在必行。

而还在严格卡落户的北京,大概率距离放开也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