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的儿子,易晨阳同志的简历
2025-09-12

|

872

在金融圈里,常常有人调侃: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赛道”。


一种,是学霸的金融圈。

他们从名校毕业,靠专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打天下。产品设计、风险控制、投行执行,每一步都靠知识积累和实战经验来加持,既是团队的“智囊”,也是业务推进的“螺丝钉”。


另一种,则是资源型金融圈。

68c3514753ed4.png

他们往往背靠家族或人脉,自带圈层优势。打工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是资源整合。项目审批、招投标、资本运作,处处都离不开“关系”二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们的优势在于能让项目少走弯路、直达核心。源整合才是目的。项目审批、环评、招投标,每一步都“讲关系”,这时候,二代下场,往往以一顶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易会满儿子易晨阳同志进入的金融圈,肯定是后一种赛道。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句话放在易会满父子身上,再贴切不过。

2022年,当易晨阳升任中金公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在香港资本市场上侃侃而谈时,他估计回想起2010年那个夏天,他的父亲曾经为他高考成绩不好操碎了心

68c35158e9e7a.png

事实证明,那时候担任工行北京分行行长的易会满,真是多虑了,此后15年,他宝贝儿子走出的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他铺好的黄金大道上。

2014年,易晨阳毕业一出场,就高起点踏入金融江湖——加入瑞银香港(UBS)。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国际大投行瑞银,在那一年,他的主要工作是企业融资咨询,跟着前辈跑龙套。
然而,瑞银这份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易晨阳却视之如敝履。
2015年,股都没坐热的晨阳,迅速跳到中国最大的投行中金,轻轻松松走到了行业中央。
自此,晨阳好像屁股插了火箭,业绩和职务一路飞升:

2019年:参与科创板首批IPO,中金承销份额巨大;

2020年:加入蚂蚁集团IPO承销团队,虽然最终上市被叫停,但他已贴上“操盘巨型项目”的标签。

68c3516c5a442.png

2023年:顺利拿下中金香港RO身份(保荐代表人资格),普通人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走完的路,他只用了不到十年。

然而,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不过最近有传闻说,他也被叫去“协助调查”了——

过去的闪亮履历、论坛发言、业界关注,在父亲被查后,全部成了他避之唯恐不及的历史

68c3517d1b6dd.png

都说虎毒不食子,其实易会满这样的贪官,表面看好像是爱孩子爱到了骨子里,其实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儿女。


说到底,为人父母,谁不疼爱孩子?


资源型的金融圈:捷径还是陷阱?

相比之下,资源型的金融圈,看似更为光鲜。
有人一出道就站在高起点:国际投行的offer、头部券商的核心岗位,或者直接参与到资本市场的重量级项目中。

他们的简历光鲜,履历亮眼:科创板首批IPO、巨型互联网企业的上市筹备、国际融资项目的核心团队……这些成就,放在普通从业者身上,往往是需要二十年努力才能攒下的荣誉。

然而,光鲜背后,也有隐忧。
当个人的职业路径过于依赖家庭或关系网时,一旦背后的靠山动摇,原本的荣耀,可能转瞬成了负担。朋友圈里的“成功履历”,可能在风向转变时,变成人人避之不及的标签。


金融职场的残酷真相


说到底,金融圈是一场持久战。

资源,能让你起步快,但未必能让你走得远;实力,可能让你起步慢,但能在波动中站稳脚跟。

父辈的庇护能铺路,却无法替你扛风险。真正能在市场风雨中立足的,还是自身的专业积累与独立判断。

林则徐有一句话:“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句话,放在今天的金融职场,依然发人深省。本文综合:联合财经UFO与财联要鉴及新浪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