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分。
八月節
分者,平也
阴阳相半也
昼夜均而寒暑平
此時節
天高雲淡
鴻雁過境
月度迷津
桂花浮玉
三秋已半
萬物秋成

風清露冷秋期半。
桂映香雪,凉蟾光滿。
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不改。
梨園空夢在,愛它明月,憔悴也相关。
天涯遊人散,紅箋小字,莫問何時還。
秋分,秋天的第四個節氣。
這一天,
北方已是輕寒,塞北落初霜,
江南,金風玉露相逢,银月染桂香。
時光只用一天時間,
平分了白昼,撫平了夏秋,
此後想你的白日越短,夢你的清夜漸長。
今夕何夕,秋色平分起。
将歲月的箴言藏于一枚秋叶,
風起時自有答案。
人生,恰如秋分的圓滿:
一半微凉,一半秋陽,
一半欢喜,一半忧傷。
歲月和美,恰如其分。
旧历八月初二,秋分。
此時節,金風渐起,淡雲來去,桂落無聲。白日坐湖山水畔,風拂一樹金桂如雨,夜來月下寻桂,意淡若無,香遠益清,亦秋之佳兴。
“吹來何處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

桂花,是秋天的初衷。它記得山寺月中的江南舊夢,記得欲买桂花同載酒的少年遊,記得一切當時只道尋常的短暫溫柔。
秋分,一枝花開,一枝清秋。

一候 | 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因陽气盛而发聲,
秋分後阴气漸盛,雷入地收聲,此後不再打雷。
雷聲代表暑气的終結,也是秋寒的開始。

二候 | 蛰虫坯户。
随着天气轉涼,
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
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 | 水始涸。
秋分之後,
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
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
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鸦栖复惊。”
抚琴彈起古老的南吕调,那悠揚琴音,已随風色隐隐,如天上白雲,徑自漂泊而去。转眼間,夏天成了故事,秋天成了風景,回頭不見了送行的人,離別的笙簫,已經响起。
秋日的長安,你聽渭水秋声,才知歲月已晚,你敲古寺梵鐘,可是佛祖不來,你沐萧萧西風,低眉是銀杏滿地,抬頭是晴空萬里,在一只孤鶴中,想起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春夏秋冬,從生到藏,為何只有收获的金秋讓人悲寂?三十七岁的刘禹锡,流放朗州十年,眼中卻只見:天高任鳥飛。或许季節本無悲喜,偶有凄凉,也是人為灵物,境隨心轉,百感忧其心,萬事勞其形而已。
秋分,便是將時光和心對折。一半微凉,一半秋陽,一半歡喜,一半忧伤。春生秋實,色美物丰,只要你投入一點真心,秋天便送你生命的辽阔与美丽。


秋分,在古代曾是祭月的節日。
《禮記》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祭月以滿月為美,但秋分之月不尽園,于是古人把祭月時間改為十五日,便是如今的中秋節。
試想在一個好天氣的夜晚,月照秋庭,桂影斑駁,小池残荷尚留余香,与心愛之人點了燈,碧纱窗外,竹影月柏,桂冷吹香雪,二人寫四行詩,温两盏茶,真是好。

“只影而今,那堪重對,旧時明月,吹到一片秋心。”
納蘭說,原來人生最淒清處,不是殘雪凝輝,不是橫笛落梅,是舉杯邀月,对影成三,才發覺身旁空無一人。這月色,曾照彻大千世界清似水,也曾照彻無数孤獨的星河光尘。
歲月流轉,今人終成古人,但每一個望月的瞬間,凝结着千万人相似的情感。或山高路遠、天各一方,但求清秋佳節,共賞一輪月,共飲一盞茶,千里亦嬋娟。


镜水夜來秋月,如雪。小院前,山風輕起,桂子飄香,群星如碎。深宵無寐,倾茗幽怀,此刻露湿空庭,清光之下,花一肩,月一肩,一炷炉香袅细煙。人和花月眠。
秋天的院子,最适合飲茶,安神养心。如郁达夫寫:“早晨起來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从槐树叶底,朝東細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九月江南,有平湖秋月,亦有桂香。黃昏入夜,在書房煮一杯桂花烏龍,湯醇厚,韵也足,桂花与茶叶重新在杯盞中迴旋綻放,那意淡若無的氣息,是秋的清遠,也似人与人之間的因緣。
茶涼了再續上,花落了會再開。秋日,窗外銀杏如蝶紛紛,飲下一盞桂花茶,尋夢般,思念起曾有一個似茶溫柔的人,溫暖了這些年的苦澀的歲月。
那些最愛的人事物,淡去了,留下一些念想,是桂香。
一盞金桂,未及你矜貴。

俗話說:春夏养陽,秋冬养陰。
古人認為,秋分是一個分界。秋分過後,氣溫下降,寒涼漸重,此時已是凉燥,養生应以“防肺燥,护阴津”為主,飲食上宜多吃清新、润燥之物,如石榴、秋梨、百合、蜂蜜、银耳等。

一直覺得,秋月梨,是很美的名字。
像是在月光錯落的夜晚,點了檀香,取了剛洗好的鮮梨,片片切開。月色溫潤如玉,桌上的香氤氲散開,混合着湿润的水汽,沉重地往人衣上跌撞。這時你說,生命是我們期待蓮花,最後長出一枚有香氣的梨。
秋分食梨,不分離。


秋分,一年中最清朗的日子。
折一枝金桂,寄予相思之人;沾一身清露,向月光更深處走去。今夜之月,溫柔不熱,銀杏飄落如蝶,枯莲将心事藏在褶皱里,燕子追尋天地的溫暖,晚風會送达更多思念,給那踏月而歸的人。

秋分,也恰是昼夜等長,陰陽平衡之時。
生命喜忧參半,有多少华枝春满,就有多少秋叶凋零;人生得失共存,拥有了清風,就要交還給明月。真正的均衡,是此消彼長,彼此接納,如孤獨中的堅守,熱淚後的笑容,看似遗憾,却也不失為一種成全。

中國人常說,萬事不必太圓滿,平分秋色,恰好。
理想的生活,是一半煙火,一半給遠方。時光溫涼如絲,人生諸多不易已凭雨打風吹去,擁有感受生命自然的力量,發現和懂得歲月之美,秋從容,人生亦從容。
心闲天地遠,安坐過秋分。


秋日的江南,常在街角和桂花不期而遇。
穿過暮色的石板路,空氣中浮動清甜的暗香,風緩緩徐來,金色小花擦過发間,吻在頸后,你知道,那是桂花在宣告自己的存在。
詩人寫:“浓香滿衣袂,不覺桂花開。”
人們在最愛的時候的總是不自覺。似你手边一盞寂寞的茶,你寫的信中一段发黄的往事,任天風吹堕,冷露無聲,却有淡淡欢喜,飘落如雨。

是否有天,我在這樣的秋光下想念你,但你已不在。
再過不久,便是十五月圆,那時月華如洗,你所踏之處遍滿琉璃珍珠,你遠去的故人如新嬰垂跡,你無從寄往的家書飘零有自,原來相思不是雁字回時月满西楼,不是雲中锦書杳無音信,是你所在之處——我不得不思念的,天涯海角。
等你要很久,也許一辈子都等不來,也許蓦然回首,你就在。

秋分将至,
愿君半分足,愿君半分喜,
愿你我追赶日月,珍重前行,歲歲平安。
2025-09
222025-09
222025-09
222025-09
22